少年pi的奇幻漂流    

 

是的,就是這本書,作者是楊.馬泰爾(Yann Martell)。

 

太久沒看書了,這本其實早在高中時就讀過,直到最近被李安翻拍成電影後,一陣浪潮之下,才又勾起我對它的回憶。這是一本不簡單的書,而我只記得它有兩種結局,當然這就是最大的賣點。

 

這邊就直接講電影的心得好了,因為書是很久沒讀了,雖然李安幾乎把所有片段都給搬上了螢幕,但跟文字帶給人的感覺畢竟還是不同。



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,為什麼大家聽到第一種故事,都會覺得不可思議,但總感覺不能全然相信;而聽到第二個版本,雖然心裡覺得不好受,但卻接受了?

 


這不是很奇怪嗎?

是人的心裡會有潛在的渴望,希望能知道一些違背常理,但又不會太脫軌的事嗎?
 
還是大家寧可相信他人的遭遇是悲慘的,而不肯相信別人有一段這麼精彩的故事?
 
 

是忌妒心理嗎?
 
 
抑或是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理查帕克?
 
 
 


一開始的時候拍動物園內景,那隻蜂鳥有點假=_=其他都很棒!
 
李安大大的取景我都覺得很有趣,像是把河馬跟豬放在同個景做同樣的事,或園內的大象和騎著大象經過的人,都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幽默感存在。

還有當pi在小船上拿著刀面對鬃狗時,理查帕克從他底下竄出,看起來就好像內心的野獸被釋放出來的感覺。
 
好像李安相信「老虎就是pi的獸性,而pi就代表神性,這兩人的組合就是凡人,在海上漂流就是人的一生」的這種感覺。
 
 
 


不過我不知道李安最後為什麼要再放一次老虎走向叢林的畫面。

 
我不懂???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導演的能力就是能把文字具像化,而李安的才能則是把文字搬上螢幕後,還能保有作者的思想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大家都在討論Pi的故事,但是好像很少人去管一開始找他說這個故事的那個人?
 
我忘記書裡是怎麼寫了,是不是就是作者自己啊?
 
 
有人好奇他最後到底有沒有得到救贖了嗎?或者是相信了神?又有人會去想那部胎死腹中的小說,到底在描寫什麼嗎?為什麼他會需要來聽一個故事,以讓自己能夠重新相信神,是不是之前遭遇過什麼事,而無法相信神的存在?
 
 
 
每一個角色的安排,都是有用意的。
 
 
我覺得下次應該先寫讀書心得,再加上電影心得,不然一旦角色都被具象化之後,我對作者營造的人物形象就會被固定了…文字本來的魔力就在於它可以給你無限的想像空間,萬一這想像空間被剝奪了,要是被李安這種有才能的導演詮釋那還好,要是被一個真的沒有才能的人拍成電影或畫成圖,一旦他的技術不夠或欠缺某種與原本角色契合的解釋,那這角色等於是已經死了。
 
 
 
幸好是李安決定要拍這一部小說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